8.3 凌惠扬(善永三子)
 凌惠扬生于1906年,广东宝安县人,1930年南京金陵大学医预科毕业。1936年获湘雅医院博士学位。1937年任湘雅医学院外壳助教、主任医师。1945年教育部授予外科副教授。1947年赴美国纽约景海医院进修一年,并在美国雷氏实验中心、梅式医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医学院考察医学教育。1948年回国后,任国立中正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南昌)及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附属医院副院长。任《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外科》分卷主编及历届军医大学《外科及野战外科学》教材主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四川省人大代表。1956年1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第五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正军职退休高级干部。1999年离世,享年九十三岁。
凌惠扬热爱祖国和祖国的医学事业,青年时代就重视祖国荣誉。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为伤情危机的抗日将士献血,挽救他们的生命。侵华日军金范长沙市,他率领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部分人员,辗转向后方撤退,保护了人缘和部分医院财产免遭损失。南昌解放前夕,中正医学院爱国师生组织了护校委员会,惠扬任委员,部分日夜与学生一起参加护校巡逻来保护学校财产。这些都给当时各校的师生留下来深刻印象,受到他们的尊敬。
凌惠扬一直以培养年轻一代外科医学人才为己任,他从事医学教育医疗工作已50年,为医学教育付出了毕生经历。不论进行临床工作、科学研究或医学教育他都一丝不苟,对下属和学生要求严格,以身作则。经他培养的诸多医学生遍布国内外的多重医学领域,许多人已经成为知名的专家。在进行外科教育的基本训练中,他一贯重视教学实践,在学校创设了动物手术课程,且亲自参与运用临床病例开展模拟临床病例讨论或临床病例讨论方式的课堂讨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凌惠扬不仅仅限于学术技术的授予,在品德上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他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处理细致周到,要求下属对重危抢救及手术病人必须有详尽的观察,几时准确记录病情,并做出分析判断。对同事更亲近友爱,丝毫没有架子,甚至在临床时亲自给下属当助手;凡临床遇有疑难问题请他时,不分假日与休息时间随叫随到,并积极参加会诊或手术,几十年如一日。早在40年代,凌惠扬就在外科临床开展了脊柱手术、各种甲状腺手术和腺脏手术。
惠扬不但临床经验丰富仁心济世,教学上组织能力极强,善于安排教学六合编制课程进度。由于属军医大学创建之初秩序混乱,进行多轨制教学,除医本科各年纪的外科教学任务外,尚有三年制、二年制及护士学校的外科教学。他为使多重教学任务能顺利进行,除亲自编排课堂讲授、见习的时间及轮转表外,还亲自授课,使各种外科教学井然有序;为日后教务部门的课程编排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惠扬的很多事迹在他女儿凌碧伦的《凌惠扬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中有更详细的记载。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