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寻宗问谱
 
凌氏宗亲论坛寻宗问祖 → 欲除去玉历上所记载苦厄的办法

您是本帖的第 297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欲除去玉历上所记载苦厄的办法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欲除去玉历上所记载苦厄的办法
欲除去玉历上所记载苦厄的办法

一、要坚信

考察古来的得失;观察时事兴衰的变化,可知感应的道理,毫发不失。只是报应有快慢的不同而已。人们大都未详细考察。

年轻豪放的人,坚决不予相信;等到世事的阅历一久,才逐渐悔悟。然而年纪已老,恶习、罪业已造成。想要以将死的年龄,消除平生的罪恶,就如同以一杯子的水,想要熄灭一车木柴燃烧起来的火一般,必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见到此书的人,要立即发出猛烈的信心。以一念相信的种子,养成一念的善根;最后,修到念念皆是相信的种子;念念皆是善根。

小信生小福;大信生大福。如果疑信相参,终必自暴且自弃。

二、务必精勤修持

看此书的人,必须勇猛精进。要知道:鬼神森然布列,鉴察得十分清楚。要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身、口、意;事事遵照正理去做,方才不会辜负此辈子拥有人身的大好机缘。

三、贵坚定

小善报应较近;大善报应较长远。近报的福轻微;远报的福厚重。

现代相信善行的人,并非没有,只是坚定、长久去行持的少。略微做几件善事,偶而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错误地认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为立时废除、停顿,这都是要追求速报的心误了他。

四、要真切

凡是济助人,应当诚恳、真挚,则发心必然坚定,而神明的庇佑,亦必丝毫无差。

唯有一念的真诚,可以感动天地,此皆全都由于发心真切之故。

五、劝多流通此书

善恶两种的报应情况,在本书中十分明确地禁戒清楚。这是玉帝神圣明智的真道,也是阴曹真确的案例。

凡是编辑,印行流通的人,不一定要留名,因为不敢以善行钓取美名;贩卖此书人,也不必计较利润,因为不敢以善行谋利。

这本书所在之处,就是善缘所生之处。收藏而不流通,必有奇祸。

所以,能够流传一个人,即当十善;流传十个人,就当百善。流传给大富贵的人,就是善行中的大豪杰,大力量发心的人,其善功,当千善,能够广为流传,无穷无尽,一再刻印,当万善。能够时时称引玉历的道理以劝化人;时时提醒人回心向善,使所有的世人无不闻言感动,变化恶行,更新善行的人,善缘无边,福缘也就更无边了。

以前有位周篪演讲此经的内容、道理,立刻脱离贫贱,成为富贵之人。有位君平先生,劝导人向善,后来平地升仙。行善结缘的福份,那有一定的范围呢?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8 14:01:14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印光法師文鈔》(節錄)

民.印光大師

● 接手書,知宿根甚深,現行頗純,故有種種勝境相現。然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 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於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 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於殺盜淫百千萬億倍。其人若不力懺,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 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 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衒,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 關,而台教中屢言之。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 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即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 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汝最初禮佛所見之大士像不的確,以若果實是,不至因念與觀經不合而隱。然汝由此信心 更切,是亦好因緣,但不宜常欲見像,但志誠禮拜而已,庶無他慮。臨睡目前白光,及禮佛見佛像懸立虛空,雖屬善境,不可貪著,以後不以為冀望,當可不現。窺 汝根性,似是宿生曾習禪定者,故致屢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關靜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預道天之陰晴,人之禍福。彼歸依蓮池大師,大師聞之,寄 書力斥,謂彼入於魔罥,後遂不知矣。須知學道人,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苦一貪著,即 難上進,或至退墮,不可不知。夢入佛殿所記之二句經文,固屬善境,然此二句,語甚明白,返虛依覺路,歸真悟常空者,謂人妄認世間諸法為實,故迷入生死,若 能返觀諸法當體本空,則便依乎覺路,出迷入悟,歸真諦而悟真常之真空實相矣。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教合不合上分。果是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淨,了 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淨,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 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夜見白光,及虛空清白等境,乃心淨所現,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擬,以此自擬,則成以凡濫聖 矣!其過殊非淺淺。二句經文,未見所出,蓋亦宿生記憶之文,未必即經中文也。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 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文鈔上‧卷二‧複何慧昭書》

● 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於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後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作觀 也。觀之理,不可不知。觀之事,且從緩行。若或理路不清,觀境不明,以躁心浮氣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觀境現前,若心有妄生喜悅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複致 退前功。故楞嚴雲: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為千穩萬當之行。待至心歸於一,淨境自會現前。《文鈔上.卷二.複崇明黃玉如 書》

●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癒,魔自遠離。倘汝心不至誠,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則汝之心,全體墮於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攪擾。汝宜 於念佛畢回向時,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會,彼作聲,也不理會作怕怖,不作聲,也不理會作歡喜。但至誠懇切念,自 然業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長矣。看經典切不可照今人讀書之毫不恭敬,必須如佛祖聖賢降臨一般,方有實益。汝果能如是,則心地正大光明,彼邪鬼邪神,便無地可 安身矣。倘汝心先邪,則以邪招邪,何能令彼遠離不擾也。他心通,鬼神雖有,小而且近,若業盡情空,則猶如寶鏡當台,有形斯映。汝不至心念佛,而卻研究此之 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種。譬如寶鏡,無絲毫塵垢,自會照天照地。汝之心被塵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塵封深厚之鏡,斷不能發光,或有發者,乃妖光,非鏡 光也。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墮水火,如救頭然以念佛,則無業魔不消矣。《文鈔上.卷二.複某居士書》

● 彼念佛發光,乃屬魔境。急為寫信,令勿以為是,久則自息。倘以此為聖境現前,則將來恐致魔鬼附體,著魔發狂,不可救藥。良以吾人從無量劫來,所結怨業,無 量無邊。彼等欲來報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報。因彼想好境界,彼怨業遂現其境界,令彼起歡喜心,謂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謂我已成聖道。由此妄念堅 固,遂失正念,魔鬼遂入其竅。則發顛發狂,佛也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發顛發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攝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 成聖。由終日唯以妄想聖境為事,如飲毒藥,昏亂無知,謂天轉地覆,神奇鬼怪,實則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當教彼一心念佛,除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 外,概不許心生諸念,自然如長空霧散,天日昭彰矣。其一心念佛之利益,與躁妄心想見境界之禍害,文鈔中皆屢言之,祈以此信抄而寄去。又須令其力依吾說,不 以此境為是,即再發現,亦不生喜,亦不生懼,則其境自消。如賊入人家,認做自家人,亦受害。知是賊而妄恐怖,亦受害。若不喜不怖,概不理會,彼便無立腳處 矣。《文鈔三編上.卷二.複陳士牧居士書五》

●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禱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謂擔?棄金,背道而馳之流類也。汝以一病,得知工夫非泛泛悠悠,能得實益。又知 佛法實有點石成金此系喻勿錯會,以凡作聖之功勳。亦屬宿世善根所使,亦系現世修持所得。宜善用心,勿以此為奇特而退墮前功,則將來當更有深益可得也。所言 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方可不負此番三寶加被之深恩耳。鐘英宿根固深,智識不開,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何 無知一至於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誠墾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 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 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有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 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 歸一。佛現則心更清淨,魔現則心以清淨不取著,魔無所擾,心益清淨,道業自進。今則偶有所見,便生畏懼,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現,倘是魔現,由 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竅,令彼著魔發狂,喪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於此。恐是魔現,正宜認真懇切念佛,彼魔自無容身之地,如明來暗自無存,正來 邪自消滅。何得怕魔現而不敢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則是授彼全權,自己對治之法,全體不用,則任魔相擾矣。哀哉哀哉!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處,然不可 專欲興此感想。若心常欲興此感想,則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無一物在心中。以此清淨心念佛,自無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驚懼 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強盜來,自己先將家中護兵,移之遠方,令勿在家,則是替強盜作保護,令其了無所畏,肆行劫奪淨盡耳。何愚癡一 至於此。《文鈔三編上.卷二.複陳士牧居士書六》

● 念佛極願寂靜,頗不合宜。有此厭喧之病,現已發現病相。若仍如此,久後則無可救藥矣。當靜鬧一如,在靜亦不怕有鬧來,在鬧時我心仍靜,而不生憎惡,則無驚 厭魔事發生。若不速改,後當發狂。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終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種皆由不善用心所致。 頂門痛癢,皆提神過甚,心火上炎所致。當一心靜念,普為一鄉宣說,常在稠人中念。則此種驚怖心痛癢事,均可日見消滅矣。《文鈔三編.卷二.複劉慧焯居士 書》

《防著魔》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8 14:12:00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3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解釋】女的不溫柔和順。

【分 析】《禮記》中說:「男子率先女子,女子隨從男子。」又說:「女子年幼時要附從父兄,出嫁之後附從丈夫,丈夫死後要附從兒子。」《顏氏家訓》說:「婦女的 主要工作,只是在於從事酒食衣服方面,如果具有聰明才智,只應當輔佐丈夫,以補他的不足;若是淩駕她的丈夫,幹預外面的事情,就像是早晨鳴叫的母雞,長舌 多嘴的鴟鴞。家道不能振興,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故 事】宋朝程的夫人侯氏,極其謙和柔順,雖然是很小的事情,必定向丈夫稟告之後才做。她治理家庭很有方法,從不打罵奴婢;孩子們對奴婢有所苛責,她一定會 告誡說:「人的貴賤雖然有所差別,但是人格卻是一樣尊貴。」程發怒時,她一定會在旁好言相勸,讓丈夫能夠息怒、釋懷;惟有孩子犯錯,則不會替他們掩飾。 她常說:「孩子之所以不肖,都是母親在袒護、掩飾,以至於孩子所犯的過失,父親都不知道。」後來兩個兒子都成為有名的大儒,地位非常顯貴,而且死後還享有 配祀孔廟的尊榮。

不和其室。

【解釋】夫妻不和。

【分 析】夫婦和睦,然後家道才會昌隆。婦女雖然不曾讀書明理,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丈夫就應該明白開導,固然不能放任,也不可以立刻產生瞋恨嫌棄之心。但是世間 人一遇到強悍的婦女,就會受她欺淩;遇到軟弱純樸的婦女,就會加以欺淩虐待。這種欺善怕惡的行為,哪里是大丈夫所應有的。更有愚癡的人,寵愛小妾而欺侮正 室,愛戀妓女而欺負妻子,甚至毆打辱罵、瞋恨責備,這類人更是不能得到善終。

【故 事】洛陽城的王八郎,性情兇悍,喜歡毆打妻子。他狎昵了一個妓女,家產都被他消耗殆盡。他的妻子已經饑寒交迫,他卻毆打得更凶;妻子不得已,拜託親戚鄰居 主持公道。王八郎就讓妻子到別處居住,自己則和妓女住在一起。不知何故,他竟然身染疾病,財產都花光了,妓女也迅速離去。他又想去投靠妻子,妻子卻避著 他。後來王八郎暴斃,妻子也死了,親鄰把他們的屍體放在一起;到了夜裏,忽然聽到打鬥辱罵聲,打開房門一看,兩具屍體竟然背對背地站著。

不敬其夫。

【解釋】妻子不尊敬丈夫。

【分 析】丈夫可說是妻子終身所要依靠的人,怎麼可以不敬重他呢?那些不敬重丈夫的女人,若不是悍婦就是蕩婦。有的用惡毒的話來抵觸他,有的出言咒詛或用巫術壓 制;她不知道凡是出生為女身的人,大都因為前世造業所受到的責罰,如果還要欺侮丈夫,更會墮入惡道。至於丈夫過世之後屍骨未寒,便想再行改嫁,視所生的子 女如同路人,丈夫死了不會感到哀傷,在世時怎麼會敬重他呢?

【故事】杜企的為人十分地懦弱,他的妻子張氏向來就很輕視他,晚年更是體弱多病,張氏看都不看他一眼。不知何故,張氏卻比杜企早死,入殮以後棺木突然破裂,屍體化為一條蟒蛇,逕自奔向樹林裏面。

每好矜誇。

【解釋】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分 析】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他的思想、作為才會顯著;不自我誇耀的人,他的功勞才會受到肯定;不自我驕傲的人,他的事業才能持續發展。」大禹不驕傲不 自誇,他說:「縱然是愚夫愚婦,也都有一樣長處勝過我。」而他開鑿龍門,排除伊闕障礙,移平山地使成為自然的流水,終能排除萬難,疏通江河,功德澤被萬 世。周公不驕傲不吝嗇,治國勤勞且能禮賢下士,東征平亂,終能安定周朝的基業。所以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精神中,所成就出 來的。像大禹和周公都是聖人,何曾對人誇耀自己的道德!然而現在的人卻隨意妄自尊大、誇耀自己,這是什麼用意呢?他只不過是不自量力而已。

【故 事】晉朝的石崇,和王愷較量財富。王愷作紫絲步障四十里長,石崇就作錦步障五十里來勝過他。王愷曾經拿出皇上所賜直徑一尺的珊瑚,來向石崇誇耀,石崇用鐵 如意把它打碎。王愷勃然大怒,石崇就出示家中所珍藏的,都是長達二三尺,拿一株賠償給他。其他的珍奇寶物,沒有不爭勝的。後來,石崇因罪被誅殺,他曾感歎 地說:「你們這些人,為的只是想得到我的財富罷了!」

常行妒忌。

【解釋】經常爭寵妒忌。

【分 析】妒忌的心態,這是男女都會有,男人看到他人擁有功名就會妒忌,看到他人富貴就會妒忌,他人的職位逼近自己就會妒忌,才能勝過自己就會妒忌。這些都是心 胸狹窄所造成的。至於婦人因爭寵而結怨,往往會禍及家庭,甚至於絕嗣,這種罪過更是無法說得盡;在世時人人對她切齒痛恨,死後永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中,才能彌補她的罪業。要端正身心,以作為世人的表率,這難道都是男人的責任嗎﹖

【故事】晉朝賈充的妻子郭氏,性情喜歡妒忌,曾經生下一個兒子。當乳母抱著小孩時,賈充竟然乘機撫摸她,郭氏就鞭打乳母致死;兒子因為想念乳母,竟然痛哭而死,賈充終於絕嗣。賈充是個誤國的大奸臣,所以上天讓他娶了善妒的妻子,來滅絕他的後代,這就是天理。

無行於妻子。

【解釋】對待妻兒不義不慈。

【分 析】對待妻子應該和氣敬愛,對待孩子應該嚴肅端正。如果不以禮節對待妻子,就失去夫唱婦隨的義理;如果不以道理教導孩子,就會傷害生育子女的恩德。不義不 慈,都叫做無行。現代人對待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親熱得沒有節制;對待孩子,不是太過姑息,必定是過分苛責。自己實在是不義不慈,憑什麼來責怪妻子 呢?

【故 事】史堂在身分還很微賤時就娶妻,等到考中科第,自恨不能娶得富家女為妻,因而感到非常後悔,於是天天疏遠妻子,不再同床睡覺。他的妻子鬱恨成疾,病了幾 年,史堂連看都不看一下,妻子也因此懷恨在心。當她臨終之前,隔著一道牆呼叫史堂說:「我現在快要死了,你忍心不來看我一眼嗎?」史堂最後還是不去看她。 等到妻子死了一年之後,陰府怪罪他的惡劣薄情、沒有天良,削去了他的壽命和官祿,忽然得病而亡。

失禮於舅姑。

【解釋】侍奉公公婆婆沒有禮節。

【分 析】媳婦侍奉公婆,就和兒子侍奉父母一樣,必須要低聲下氣,用愉快的臉色,柔和的音聲;更是要體察冷熱,關心疾病痛癢,出入相扶持。如果稍微有一點失禮, 那就是不孝,這種罪惡滔天,會立即遭受雷火誅滅。媳婦與公婆的關係,是因為人事上的結合;兒子和父母的關係,則是天性的結合。自古以來,兒子不孝父母,而 媳婦還能獨自孝順公婆的,恐怕沒有這種道理吧!所以,凡是媳婦失禮於公婆,大都是兒子所造成的,神明的誅滅、鬼卒的責備,哪里只會責罰媳婦呢﹖

【故 事】宋朝的賈耽擔任滑州節度使時,當時有一個民婦侍奉婆婆不孝,婆婆年老眼瞎,民婦就用汙穢的食物給婆婆吃,婆婆覺得有怪味。當兒子從外面回來時,婆婆就 拿來問兒子,他的兒子看到之後仰天大哭。忽然雷聲大作,截斷了民婦的頭,而以狗頭接上。賈耽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叫人把她牽到境內繞行,用來警惕不孝的人。

輕慢先靈。

【解釋】輕視怠慢祖先的靈魂。

【分析】先靈,是指祖先的靈魂。凡是出殯入殮不照禮儀,居喪期間不按禮制,沒有儘快安葬遺體,齋戒祭祀沒有誠意,拜祭掃墓不勤快,祠堂不整潔,香火間斷,這些都是輕慢先靈。水流有它的源頭,樹木有它的根本,人哪里能忘記自己的祖先呢?

【故事】陳杲以貢生身分到京師參加考試,他到廟裏祈禱,希望神明能夠在夢中指示。到了晚上,就夢到神明說:「你父親的靈柩沒有下葬,科名就不必問了。」陳杲不相信,來年參加禮部考試未被錄取,於是返回家鄉,趕快完成喪葬事宜。下一次再參加考試,才中試登第。

違逆上命。

【解釋】違背長上的命令。

【分 析】臣屬接受君主的命令,兒女接受父母的命令,學生接受老師的命令……。凡是在下位的人,接受在上位者的命令,這都是屬於「上命」。如果上命在義理上是行 不通的,也應當婉轉感動,事先勸諫,不敢隨便接受命令。義理上可以做的,卻不努力奉行,尚且會有罪過,更何況是違逆呢?違逆的人,就是亂臣賊子的源頭。

【故 事】明朝的陶安是安徽當塗人,太祖命他擔任黃州知縣,告訴他說:「你要好好照顧百姓。」陶安就恭敬地秉承皇上的命令,到達黃州之後就免除賦稅,節省繁雜的 工役,勤於官員的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都心悅誠服。朝廷又召他為學士,升調到江西省擔任參知政事,他對於政事無不盡心盡力,以配合皇上的命令。陶安死 的時候,皇上親自撰文致祭,並贈諡號以庇蔭子孫;他的兒孫都考上科第榜首,官位到了輔佐國君的大臣。

作為無益。

【解釋】所作所為毫無益處。

【分 析】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只有積德行善、興利除害等事,才能生生世世隨身受用,沒有窮盡。其他像是房宅台池、衣食車馬,以及一切詩畫、珍寶、古玩之類, 都足以讓人喪失志氣、拖累人身,有什麼益處呢﹖至於張燈結綵、演戲作樂、唱歌喝酒、賭博下棋等事,豈止沒有益處,而且會有大害,應該切實戒除。

【故 事】宋朝的張詠在鎮守成都時,考慮到百姓生活艱困時就會當盜賊,就在各縣的賦稅中,每年以錢購買六萬斛米;到了春天,就登錄百姓名冊,按口數發給糧票,可 以依照原價買米,因此雖然遇到荒年歉收,也不會有受到饑餓的人。陳堯佐,擔任廣南漕運時,當地的風俗是不吃藥,生病時就去祈禱鬼神,因此很多人都病死了; 陳公就搜集許多家藏藥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當地人依藥方服藥,救活了很多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府,疏通兩條河流,修好六口大井,建築長堤栽種柳 樹,以防備堤防被水沖潰,當地的百姓稱它為蘇公堤。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當地風俗是生了女嬰時,很多家庭會把女嬰溺死;喻公就作了一篇勸戒文,召請地方 父老到府中,很殷勤地慰勞他們,並拿出勸戒文來勸導他們,這種風俗因而改變。

懷挾外心。

【解釋】暗中懷著偏愛外人的心。

【分析】臣子欺騙君王,子女違逆雙親,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賊害,朋友互相傾陷,都是外心所造成的。然而不須等到付諸行動,只要心念一動,人們雖然還不知道,但鬼神已經在譴責他心中的惡念了!

【故 事一】宋朝的秦檜與金人串通,極力主張議和。只要各個將領在戰場上稍有勝利,他就會催促班師回朝,所取得的城邑立刻失陷;又害死嶽飛在牢獄之中。後來有人 到陰府,看見秦檜在無間地獄受苦。現今杭州的嶽王墳前,立有秦檜夫婦的鐵像跪著,遊客常常會加以批打,或在他身上撒尿,來發洩對他的怨恨。

【故 事二】明朝時,越中有一位先生對待妻子非常專情,但是妻子卻喜歡上鄰家的少年,兩人經常暗中眉來眼去;她雖然和先生同處一室,但是心裏卻總是想念著隔壁的 少年。後來她的先生因病去世,喪期還沒有守完,她就急著要嫁給鄰家的少年。晚上夢到丈夫對她說:「我死了你再改嫁,姑且不責備你;但是我在世時,你卻懷有 外心,實在是可恨!」於是拿起鐵錘打她的背。不久,他的妻子竟然吐血而亡。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8 14:15:09

 3   3   1/1页      1    
<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凌氏宗亲网
页面执行时间 0.86719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