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名人 >> 古代名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晒袍滩名臣忠将美名扬—记述凌如焕、凌唐佐事迹          【字体:
晒袍滩名臣忠将美名扬—记述凌如焕、凌唐佐事迹
作者:殷骁    文章来源:凌庆南转载安徽日报    点击数:3731    更新时间:2017-12-11

 

晒袍滩名臣忠将美名扬

 

录自2015821日安徽日报  

   

                                  

在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晒袍滩是个弹丸之村,山清水秀,宁静祥和,宛如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殷骁  

   

813日上午,阵雨初歇,记者驱车来到晒袍滩,但见远山云雾缭绕,几处粉墙黛瓦的典型徽式农舍依地势而建,穿村而过的碜溪河清澈见底,此情此景,让人如坠梦境。几位乡亲在家门口悠闲地坐着,村口的一片向日葵地里,一株株向日葵受了雨,耷拉着脑袋歇息着;几只鸡探头探脑,穿梭其中。小小村庄,与世无争,时间仿佛在此凝固。  

   

名臣孝义感天地  

   

“晒袍滩”,村名古雅别致,与一般的村庄不同。一打听才知道,这里面的确大有玄机。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一日途经此村,忽逢骤雨,一行人猝不及防,被淋成落汤鸡。后来雨停初霁,乾隆皇帝顺手在村里晾晒衣服,结果露出了龙袍,现了“真身”,“晒袍滩”便由此得名。至今村里还有一座石桥名曰“晒袍桥”,为后人所建。桥旁临溪横斜一棵古树,树分四枝,树冠如菇,村人称之为“枸刺”,传说乾隆正是在此树上晒过龙袍,而此树原来只开花不结果,在这之后,居然就开始结果了。  

   

  当然,这是一个传说,不过小小的晒袍滩村在乾隆年间倒是真出过一位重臣——凌如焕。  

   

  凌如焕16811748),生于晒袍滩,字琢成,号榆山,工草书,善诗、辞。他父母早逝,在叔父凌右文和叔母汪氏的抚养下长大。凌右文是商人,在上海一带做生意,在他的照料下,凌如焕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曾担任湖北学政一职,期间曾主修过秭归县的屈子祠,颇受百姓爱戴。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凌如焕担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被提为兵部左侍郎,地位显赫,是乾隆年间的重臣之一。凌如焕一直牢记叔父叔母的养育之恩,在其叔父凌右文病重及去世期间,都曾告假侍奉。据史载,“六年三月,兵部左侍郎奏请给假归养。得旨。凌如焕著给假数月,省事伊父,如伊父身体已健,仍来京供职。若尚须在家侍奉调养,再具折奏闻……”后来,在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时,凌右文病逝,乾隆感动于凌如焕的孝行,特地赏赐重金厚葬其叔。此墓坐落于晒袍滩村西面海拔300多米的山腰上,建墓材料均由外地运来,前后耗时一年多,有三层拜台,高低落差十余米,占地200多平方米,规模较大,雕刻精美,周围树木环绕,郁郁葱葱,环境极美。  

凌如焕依例守孝三年,其时他已年过花甲,不再为官,潜心著述,著有《楚游集》《读史集》《黄海纪事》等。守孝完毕,恰逢上海县(今上海市前身)创办申江书院,上海知县慕名聘请凌如焕为首任山长,主管书院的日常事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申江书院就是今天的上海敬业中学的前身。  

   

忠将铁骨铸国魂  

   

晒袍滩的青松翠柏间还有一处抗金名臣凌唐佐的衣冠冢。凌唐佐是北宋杰出的爱国志士,面对金兵入侵,他毫无惧色,展露出铮铮铁骨,最后慷慨就义。  

凌唐佐字公弼,约公元1072年出生于晒袍滩,挚爱徽州山水,曾写过不少歌咏黄山的诗文。例如《黄山汤泉》曰:“一道出遥岑,潺湲古到今。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凌唐佐考中进士,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提他为京畿刑狱,加直秘阁。建炎三年,凌唐佐被任命为南京知府。当时,南京为南宋都城,凌唐佐为南京应天知府,责任重大,由此可见他深得皇帝器重。  

不久,金兵南下逼近济南,济南知府刘豫竟举城投降,反过来助金攻陷南京。此时赵构已带着朝中文武迁都扬州,凌唐佐毅然留守南京御敌。然而独木难支,不久南京陷落,凌唐佐被俘。凌唐佐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其气节令金兵统帅非常敬佩,他破例将凌唐佐释放,让其继续留守应天府,并指使刘豫劝降。凌唐佐在威逼利诱下毫不妥协,暗中整理了金兵的军事情报,封成蜡书,派人送给朝廷,以便里应外合,收复南京。不料东窗事发,凌唐佐再次被捕,押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由刘豫审问。刘豫竟大言不惭地质问凌唐佐:金国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出卖我们?凌唐佐反问:朝廷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为什么还要跟贼人同流合污?!气急败坏的刘豫将凌唐佐捆起来吊了几天,但他始终不屈服。绍兴二年,凌唐佐惨遭金兵杀害。  

赵构得此消息后深受感动,诏赠凌唐佐徽猷阁待制,并御赐白玉碑一块。凌唐佐被害后,遗体安葬在商丘,家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忠将,就在晒袍滩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饰以金头,并在坟前立有石人石马,同时还建有一处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墓园。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时节,凌氏后人均肃立墓前,怀念先贤,寄托哀思。  

   

小村尽展大前景  

   

别看晒袍滩只有18户人家,不到100名村民,却有着1400余年的历史。除了两位历史名人的遗迹,还有古水口等特色景观。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途经晒袍滩时,被古村景色所陶醉,大笔一挥“鱼乐国”三字于村口石碑上;村里还有一条建成于宋、明时期的碜矶古道,是历史上休宁通往江西浮梁的徽饶古道中的一段。当时,浙江的盐、丝绸等通过水路到溪口浦头上岸,源源不断地运往江西鄱阳地区,商贾往来走的就是徽饶古道。  

据村干部介绍,晒袍滩以茶叶、竹子等林木经济为主,不少青壮年长期在外打工。近年来,该村先后开展了封河禁渔、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等系列活动,着力保护优美原生态环境;通过能人带动方式,种植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石斛基地负责人凌为乐是晒袍滩人,他对铁皮石斛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也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流转抛荒山坞田100余亩用于种植铁皮石斛。另外,村“两委”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并逐渐在游客和驴友中有了些名气。去年底,村“两委”根据凌如焕名句“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生处有人家”,在凌右文墓附近山头新建了抱山亭;而曾经位于村口、毁于战火的文昌阁的重建工程也开始列入计划。  

晒袍滩村坐拥清新自然的优美环境和淳厚朴素的民风民俗两大优势资源,兼有古桥、古水口等徽韵特征,在今后的发展上,村里将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游客“走进来”,争取农产品“走出去”,让这座深山里的“桃花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

 

附:凌唐佐与妻子田氏惨遭金兵杀害,在河南省商丘市凌润华的考查资料中,妻田氏被关狱中,后被宋军救出。 

 

文章录入:凌庆南    责任编辑:凌庆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晒袍滩凌氏春节升国旗讲村史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