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龙溪凌氏宗祠》修缮(筹备)委员会告龙溪凌氏族胞书
作者:凌斌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24  更新时间:2009-4-3 21:23:48  文章录入:凌斌涛  责任编辑:admin

祠堂是祭祖的场所。它分布在各民族聚住地。摆设祖宗牌位,举行祭祀仪式是祠堂的重要作用之一,再就是旧时代执行“家法”、举办婚丧嫁娶仪式,后又延伸到办学堂。也允许天灾人祸之户和逃荒要饭、卖唱艺人、残疾人借住。

我们凌氏原有《亦政堂》和《孝思堂》两座总祠。迁出的后人在义村建有《花萼堂》《树德堂》,小蒲干,西后亭,镇江凌家湾,镇江市区凌焕曾家等凌氏都建有分祠堂;小柳巷,汪甲,上洋湖也建有凌氏家祠,可见龙溪凌氏枝繁叶茂。

人们在获得基本生存条件后,应谋求家族的兴旺发达。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增强民族素质的原始动力。每个姓氏的家族都兴旺了,国家肯定繁荣昌盛。

  《亦政堂》拆除后建了原荣炳小学,蒲干和全乡不同姓氏的子女都受了益,一批批学生踏上社会的不同岗位,凌氏祠堂立了功。现村委认可,村中间老公房五间加偏房两间,给我们修缮后用作祠堂,族人十分感谢地方领导和村民的义举!

     据说,老公房当年落成时,风水先生曾说过:这房子适宜做祠堂,不适宜居家。百年后的今天,果不其然,真正是天赐我也!我们觉得修旧如新,不比新建房差。

此房年久失修,南面檐口和花窗已“体无完肤”。屋面多处渗漏,但整体骨架没有走动,主体健在。幸事也!

筹委会倡导:同心协力,筹资拾万,尊祖敬宗,修缮祠堂,彰明子孙

筹措资金,修缮祠堂是全体族民的事。旧时代按男性人口摊派,现在是自愿捐赠。工商企业界人士、条件相对好些的家庭多出些力,普通族民也要尽些力,以示孝心。修祠堂是为崇尚祖德,传承民间文化作贡献!不少村庄能修建庙宇,我们凌氏族人也一定能修缮好祠堂。

为表彰在修祠中作出贡献的族民和支持修祠的社会贤达,决定立《功德碑》,凡捐赠百元以上人士,书芳名传世!伍千元以上单独立碑。如果族人有热心,待条件成熟,我们力争在今年冬至前完成这一祖辈嘱咐的大业。并举行开光庆典!

 

敬请族胞支持!敬请贤达协助!祖灵庇佑您合家平安!

叩谢!

《龙溪凌氏宗祠》修缮理事会(筹)09/4/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